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公 告
第705號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公告
現批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 50204 - 2015,自201 5年9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4.1.2、5.2.1、5.2.3、5.5.1、6. 2.1、6.3.1、6.4.2、7.2.1、7.4.1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4 - 2002同時廢止。
本規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4年12月31日
前 言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 2011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1] 17號文)的要求,規范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工程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4 - 2002。
本規范的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基本規定、模板分項工程、鋼筋分項工程、預應力分項工程、混凝土分項工程、現澆結構分項工程、裝配式結構分項工程、濕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以及有關的附錄。
本規范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
1.完善了驗收基本規定;
2.增加了認證產品或連續檢驗合格產品的檢驗批容量放大規定;
3.刪除了模板拆除的驗收規定;
4.增加了成型鋼筋等鋼筋應用新技術的驗收規定;
5.增加了無粘結預應力筋全封閉防水性能的驗收規定;
6.完善了預拌混凝土的進場驗收規定;
7.完善了預制構件的進場驗收規定;
8.增加了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的實體檢驗規定;
9.增加了回彈一取芯法檢驗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的方法。
本規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本規范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30號;郵政編碼:10001:3;電子郵 蔣勤儉代偉明李小陽箱:GB
50204@163.com)。
本規范主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本規范參編單位: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設監理協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與環境質量監督局
中電投工程研究檢測評定中心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廣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建筑安裝工程公司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
同濟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舟山市金土木混凝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榆構有限公司
海南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同
廊坊凱博建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華夏建宇(北京)混凝土技術研究院
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員:李東彬 張仁瑜 張元勃 龔劍
王曉鋒 張顯來 吳兆軍 翟傳明
王玉嶺 高俊岳 路來軍 周岳年
將勤儉 代偉明 李小陽 趙 偉
鄒超英 周建民 趙 勇 劉紹明
張同波 吳亞春 耿樹江 楊申武
陳躍熙 王振豐 吳 杰
本規范主要審查人員:葉可明 楊嗣信 胡德均 徐有鄰
白生翔 艾永祥 韓素芳 汪道金
吳月華 甘永輝 李宏偉 馮健
劉曹威 陳廷華 楊秀云
目 次
1總則………………………………………………………………l
2術語………………………………………………………………2
3基本規定……………………………………………………………4
4模板分項工程……………………………………………6
4.1一般規定………………………………………………6
4. Z模板安裝………………………………………………6
5鋼筋分項工程…………………………………………11
5.1 -般規定……………………………………………11
5.2材料……………………………………11
5.3鋼筋加工……………………………………………13
5.4鋼筋連接……………………………………………16
5. 5鋼筋安裝……………………………………………19
6預應力分項工程…………………………………………21
6.1一般規定……………………………………………21
6.2材料……………………………………21
6 3制作與安裝………………………24
6.4張拉和放張……………………………25
6.5漓漿及封錨………………………27
7混凝土分項工程……………………29
7 1-般規定……………………….29
7.2原材料………………………30
7.3混凝土拌合物………………………31
7.4混凝土施工………………………33
8現澆結構分項工程…………………34
8.1-般規定……………………34
8 2外觀質最…………………………………”
8 3位置和尺寸偏差……
9裝配式結構分項工程…~…………
9.1 -般規定…………
9 2預制構件…………
9 3安裝與連接…………
10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
10.1結構實體檢驗……
10.2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驗收……
附錄A質量驗收記錄………………
附錄B受彎預制構件結構性能檢驗…………..
附錄C結構實體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檢驗………..
附錄D結構實體混凝土回彈一取芯法強度檢驗……………-.
附錄E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附錄F結構實體位置與尺寸偏差檢驗……….-
本規范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1總 則
1. 0.1為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統一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的驗收,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驗收。
1.0.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盤的驗收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術 語
2.0.1 混凝土結構 concrete structure
以混凝土為主制成的結構,包括索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按施工方法可分為現澆混凝土結構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
2.0.2 現澆混凝土結構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
在現場原位支模并整體澆筑而成的混凝土結構,簡稱現澆結構。
2.0.3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預制混凝土構件或部件裝配、連接而成的混凝土結構,簡稱裝配式結構。
2.0.4缺陷defect
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錨中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項或檢驗點,按其程度可分為嚴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2.0.5嚴重缺陷serious defect
對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耐久性能或安裝、使用功能有決定性影響的缺陷。
2.0.6一般缺陷common defect
對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酎久性能或安裝、使用功能無決定性影響的缺陷。
2.0.7檢驗inspection
對被檢驗項目的特征、性能進行攝測、檢查、試驗等,并將結果與標準規定的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項目每項性能是否合格的活動。
2.0.8 檢驗批 inspection lot
按相同的生產條件或規定的方式匯總起來供抽樣檢驗用的由一定數盈樣本組成的檢驗體。
2.0.9 進場驗收 s/te acceptance
對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構配件、器具及半成品等,按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檢驗,并對其質量達到合格與否做出確認的過程。主要包括外觀檢查、質量證明文件檢查、抽樣檢驗等。
2.0. 10 結構性能檢驗 inspection 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針對結構構件的承載力、撓度、裂縫控制性能等各項指標所進行的檢驗。
2.0. 11 結構實體檢驗 entitative inspection oI structure
在結構實體上抽取試樣,在現場進行檢驗或送至有相應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的檢驗。
2. 0.12 質量證明文件 quality cert/fic,ate document
隨同進場材料、構配件、器具及半成品等一同提供用于證明其質量狀況的有效文件。
3基本規定
3.0.1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可劃分為模板、鋼筋、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結構和裝配式結構等分項工程。各分項工程可根據與生產和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質量的原則,按進場批次、工作班、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為若干檢驗批。
3.0.2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應在鋼筋、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結構和裝配式結構等相關分項工程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質墩控制資料檢查、觀感質量驗收及本規范第10.1節規定的結構實體檢驗。
3.0.3分項工程的質融驗收應在所含檢驗批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質量驗收記錄檢查。
3.0.4檢驗批的質量驗收應包括實物檢查和資料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l主控項目的質蟄經抽樣檢驗應合格;
2一般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應合格;一般項目當采用計數抽樣檢驗時,除本規范各章有專門規定外,其合格點率應達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嚴重缺陷;
3應具有完整的質量檢驗記錄,重要工序應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記錄。
3.0.5檢驗批抽樣樣本應隨機抽取,并應滿足分布均勻、具有代表性的要求。
3.0.6不合格檢驗批的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l材料、構配件、器具及半成品檢驗批不合格時不得使用;
2混凝土澆筑前施工質量不合格的檢驗批,應返工、返修,并應重新驗收;
3混凝土澆筑后施工質量不合格的檢驗批,應按本規范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3.0.7獲得認證的產品或來源穩定且連續三批均一次檢驗合格的產品,進場驗收時檢驗批的容趨可按本規范的有關規定擴大一倍,且檢驗批容量僅可擴大一次。擴大檢驗批后的檢驗中,出現不合格情況時,應按擴大前的檢驗批容量重新驗收,且該產品不得再次擴大檢驗批容量。
3.0.8混凝土結構工程采用的材料、構配件、器具及半成品應按進場批次進行檢驗。屬于同一工程項目且同期施工的多個單位工程,對同一廠家生產的同批材料、構配件、器具及半成品,可統一劃分檢驗批進行驗收。
3.0.9檢驗批、分項工程、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可按本規范附錄A記錄。
4模板分項工程
4.1一般規定
4.1.1模板工程應編制施工方案。爬升式模板工程、工具式模板工程及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施工方案,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技術論證。
4.1.2模板及支架應根據安裝、使用和拆除工況進行設計,并應滿足承載力、剛度和整體穩固性要求。
4.1.3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的規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4.2模板安裝
主控項目
4.2.1模板及支架用材料的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場時皮抽樣檢驗模板和支架材料的外觀、規格和尺寸。
檢查數量: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觀察,尺量。
4.2.2現澆混凝土結構模板及支架的安裝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檢查數量: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執行。
4.2.3后澆帶處的模板及支架應獨立設置。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4.2.4支架豎桿和豎向模板安裝在土層上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土層應堅實、平整,其承載力或密實度應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2應有防水、排水措施;對凍脹性土,應有預防凍融措施;
3支架豎桿下應有底座或墊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土層密實度檢測報告、土層承載力驗算或現場檢測報告。
一般項目
4.2.5模板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模頓的接縫應嚴密;
2模板內不應有雜物、積水或冰雪等;
3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平整、清潔;
4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等應平整、清潔,不應有影響構件質量的下沉、裂縫、起砂或起鼓;
5對清水混凝土及裝飾混凝土構件,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4.2.6隔離荊的品種和涂刷方法應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隔離劑不得影響結構性能及裝飾施工;不得沾污鋼筋、預應力筋、預埋件和混凝土接槎處;不得對環境造成污染。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觀察。
4.2.7模板的起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GB 50666的規定,并應符合設計及施工方案的要求。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粱,跨度大于18m時應全數檢查,跨度不大于18m肘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板,應按有代袁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面。
檢驗方法:水準儀或尺量。
4.2.8現澆混凝土結構多層連續支模應符合施工方案的規定。上下層模板支架的豎桿宜對準。豎桿下墊板的設置應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4.2.9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和預留孔洞不得遺漏,且應安裝牢固。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結構中的預埋件,應按設計及施工方案的要求采取防滲措施。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位置應滿足設計和施工方案的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其位置偏差應符合表4.2.9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面。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表4.2.9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安裝允許偏差
項
目
|
允許偏差( mm)
|
預埋板中心線位盟
|
3
|
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
|
3
|
插筋
|
中心線位置
|
5
|
外露長度
|
+10,0
|
預埋螺栓
|
中心線位置
|
2
|
外露長度
|
+10,0
|
預留洞
|
中心線位置
|
10
|
尺寸
|
+10,0
|
注:檢查中心線位盅時,帖縱、措兩個方向丑測,井取其中偏差的較大值.
4.2.10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4.2.
10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蛩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面。
表4. 2.10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軸線位置
|
5
|
尺量
|
底摸上表面標高
|
±5
|
水準儀或拉線、尺量
|
模板內部尺寸
|
基礎
|
±10
|
尺量
|
柱、墻、粱
|
±5
|
尺量
|
樓梯相鄰踏步高差
|
±5
|
尺量
|
垂直度
|
柱、墻層高≤6rn
|
8
|
經緯儀或吊線、尺量
|
柱、墻層商>6rn
|
10
|
經緯儀或吊線、尺量
|
相鄰兩塊模攝表面高差
|
2
|
尺量
|
表面平整度
|
5
|
2m靠尺和塞尺量測
|
注:檢查軸線位置當有縱橫兩個方向時,沿縱、橫兩個方向最測,并取其中偏差的較大值。
4.2.11預制構件模板安裝的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4.2.11的規定。
表4.2.11預制構件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
項 目
|
允許偏差 (mm)
|
檢驗方法
|
長度
|
梁、板
|
±4
|
尺量兩側邊,取其中較大值
|
薄腹梁、桁架
|
±8
|
柱
|
O,-10
|
墻板
|
O,-5
|
寬度
|
板、墻板
|
O,-5
|
尺量兩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
薄腹梁、桁架
|
+2,-5
|
高(厚)度
|
板
|
+2,-3
|
尺量兩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
墻板
|
O,-5
|
梁、薄腹梁、桁架、柱
|
+2,-5
|
側向彎曲
|
梁、板、柱
|
L/1000且≤15
|
拉線、尺量
最大彎曲處
|
墻板、薄腹梁、桁架
|
L/1500且≤15
|
板的襲面平整度
|
3
|
2m靠尺和塞尺量測
|
相鄰兩扳表面高低差
|
1
|
尺量
|
對角線差
|
板
|
7
|
尺量兩對角線
|
墻板
|
5
|
翹曲
|
板、墻板
|
L/1500
|
水平尺在兩端量測
|
設計起拱
|
薄腹梁、桁架、梁
|
±3
|
拉線、尺量跨中
|
注:L為構件長度(mm)。
檢查數盤: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應全數檢查;使用中的模板應抽查10%,且不應少于5件,不足5件時應全數檢查。
5鋼筋分項工程
5.1 一般規定
5.1.1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隱蔽工程驗收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縱向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位匿;
2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質量、接頭面積百分率、搭接長度、錨固方式及錨固長度;
3箍筋、橫向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間距、位置,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及平直段長度;
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和位置。
5.1.2鋼筋、成型鋼筋進場檢驗,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其檢驗批容量可擴大一倍:
l獲得認證的鋼筋、成型鋼筋;
2同一廠家、同一牌號、同一規格的鋼筋,連續三批均一次檢驗合格;
3同一廠家、同一類型、同一鋼筋來源的成型鋼筋,連續三批均一次檢驗合格。
5.2材 料
主控項目
5.2.1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 1499.1、《鋼筋混凝土用錒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2、《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 13014、《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3部分:鋼筋焊接網) GB/T1499.3、《冷軋帶肋鋼筋》 GB 13788、《高延性冷軋帶肋鋼筋》YB/T
4260、《冷軋扭鋼筋》JG 190及《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 95,《冷軋扭鋼筋混凝土構件技術規程》JGJ115、《冷撥低碳鋼絲應用技術規程》JGJ 19抽取試件作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彎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5.2.2成型鋼筋進場時,應抽取試件作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對由熱軋鋼筋制成的成型鋼筋,當有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的代表駐廠監督生產過程,并提供原材鋼筋力學性能第三方檢驗報告時,可僅進行重最偏差檢驗。
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類型、同一鋼筋來源的成型鋼筋,不超過30t為一批,每批中每種鋼筋牌號、規格均應至少抽取1個鋼筋試件,總數不應少于3個。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5.2.3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腿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
2 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0;
3 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于9%。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抽樣檢驗報告。
一般項目
5.2.4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5.2.5成型鋼筋的外觀質量和尺寸偏差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類型的成型鋼筋,不超過30t為一批,每批隨機抽取3個成型鋼筋試件。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5.2.6鋼筋機械連接套筒、鋼筋錨固板以及預埋件等的外觀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質量證明文件;觀察,尺量。
5.3鋼筋加工
主控項目
5.3.1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光圓鋼筋,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
2 335MPa級、400MPa級帶肋鋼筋,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
3 500MPa級帶肋鋼筋,當直徑為28mm以下時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6倍,當直徑為28 mm及以上時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7倍;
4 箍筋彎折處尚不應小于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尺量。
5.3.2縱向受力鋼筋的彎折后平直段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光圓鋼筋末端作180°彎鉤時,彎鉤的平直段長度不應小干鋼筋直徑的3倍。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尺量。
S.3.3箍筋、拉筋的末端應按設計要求作彎鉤,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一般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90°,彎折后平直段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或設計有專門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135°,彎折后平直段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2圓形箍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其受拉錨固長度,且兩末端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135°,彎折后平直段長度對一般結構構件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3梁、柱復合箍筋中的單肢箍筋兩端彎鉤的彎折角度均不應小于135°,彎折后平直段長度應符合本條第1款對箍筋的有關規定。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尺量。
5.3.4盤卷鋼筋調直后應進行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其強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其斷后伸長率、重量偏差應符合表5.3.4的規定。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對3個試件先進行重量偏差檢驗,再取其中2個試件進行力學性能襝驗。
2 重量偏差應按下式計算:
△= (Wd-Wo)/ Wo x 100 (5.3.4)
式中:△——重量偏差(%),
Wd---3個調直鋼筋試件的實際重量之和(kg);
Wo---鋼筋理論重量(kg),取每米理論重量(kg/m)與3個調直鋼筋試件長度之和(m)的乘積。
3檢驗重量偏差時,試件切口應平滑并與長度方向垂直,其長度不應小于500mm;長度和重量的量測精度分別不應低于1mm和lg。
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調直的鋼筋,可不進行本條規定的檢驗。
表5.3.4盤卷鋼筋調直后的斷后伸長率、重量偏差要求
鋼筋牌號
|
斷后伸長率
A (%)
|
重量偏整(%)
|
直徑6mm~l2mm
|
直徑14mm~16mm
|
HPB300
|
≥21
|
≥-10
|
-
|
HRB335. HRBF335
|
≥l6
|
≥-8
|
≥-6
|
HR&OO. HRBF400
|
≥15
|
RRB400
|
≥13
|
HRB500. HRBF500
|
≥14
|
注:斷后伸長率A的量測標距為5倍鋼筋直徑。
檢查數量:同一加工設備、同一牌號、同一規格的調直鋼筋,重撾不大于30t為一批,每批見證抽取3個試件。
檢驗方法:檢查抽樣檢驗報告。
一般項目
5.3.5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表5.3.5的規定。
檢查數揖: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尺量。
表5.3.5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受力鋼筋沿長度方向的凈尺寸
|
±10
|
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
|
±20
|
箍筋外廓尺寸
|
±5
|
5.4鋼筋連接
主控項目
5. 4.1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蟹: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5.4.2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時,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彎曲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接頭試件應從工程實體中截取。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5.4.3螺紋接頭應檢驗擰緊扭矩值,擠壓接頭應量測壓痕直徑,檢驗結果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的相關規定。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采用專用扭力扳手或專用量規檢查。
一般項目
5.4.4鋼筋接頭的位置應符合設計和施工方案要求。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中,粱端、柱端箍筋加密區范圍內不應進行鋼筋搭接。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5.4.5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外觀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07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
檢查數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觀察,尺最。
5.4.6當縱向受力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l受拉接頭,不宜大于50%;受壓接頭,可不受限制;
2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采用焊接;當采用機械連接時,不應超過5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面。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注:
1 接頭連接區段是指長度為35d且不小于500rnm的區段,d為相互連接麗根鋼筋的直徑較小值。
2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為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內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5.4.7當縱向受力鋼筋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接頭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接頭的橫向凈間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 mm;
2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不宜超過25%:基礎筏板,不宜超過50%。
2)柱類構件,不宜超過50%。
3)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于5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面。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注:
1接頭連接區段是指長度為1.3倍措接長度的區段。搭接長度取相互連接兩根鋼筋中較小直徑計算。
2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為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縱向受力鋼筋截兩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5.4.8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箍筋的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箍筋直徑不應小于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1/4;
2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于lOOmm;
3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于200mm;
4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于25 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lOOmm范圍內各設置二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5.5鋼筋安裝
主控項目
5.5.1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5.5.2受力鋼筋的安裝位置、錨固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一般項目
5.5.3鋼筋安裝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5.5.3的規定。
梁板類構件上部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面。
表5.5.3鋼筋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 目
|
允許偏差
(mm)
|
檢驗方法
|
綁扎鋼筋網
|
長、寬
|
±10
|
尺量
|
網眼尺寸
|
±20
|
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偏差值
|
綁扎鋼筋骨架
|
長
|
±10
|
尺量
|
寬、高
|
±5
|
尺量
|
縱向受力鋼筋
|
錨固長度
|
-20
|
尺量
|
間距
|
±10
|
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最大偏差值
尺量
|
排距
|
±5
|
縱向受力鋼筋、箍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
基礎
|
±10
|
尺量
|
柱、梁
|
±5
|
尺量
|
板、墻、殼
|
±3
|
尺量
|
綁扎鋼筋、橫向鋼筋間距
|
±20
|
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偏差值
|
鋼筋彎起點位置
|
20
|
尺量,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偏差的較大值
|
預埋件
|
中心線位置
|
5
|
尺量
|
水平高差
|
+3,0
|
塞尺量測
|
6預應力分項工程
6.1 一般規定
6.1.1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預應力隱蔽工程驗收。隱蔽工程驗收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預應力筋的品種、規格、級別、數量和位置;
2成孔管道的規格、數擅、位置、形狀、連接以及灌漿孔、排氣兼泌水孔;
3局部加強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和位置;
4預應力筋錨具和連接器及錨墊板的品種、規格、數量和位置。
6.1.2預應力筋、錨具、夾具、連接器、成孔管道的進場檢驗,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其檢驗批容嫩可擴大一倍:
1獲得認證的產品;
2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產品,連續三批均一次檢驗合格。
6.1.3預應力筋張拉機具及壓力表應定期維護和標定。張拉設備和壓力表應配套標定和使用,標定期限不應超過半年。
6.2材 料
主控項目
6.2.1預應力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T 5224、《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絲》GB/T 5223、《預應力混凝±用螺紋鋼筋》GB/T 20065和《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JG 161抽取試件作抗拉強度、伸長率檢驗,其檢驗結果應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6.2.2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進場時,應進行防腐潤滑脂量和護套厚度的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JG 161的規定。
經觀察認為涂包質量有保證時,無粘結預應力筋可不作油脂穗和護套厚度的抽樣檢驗。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 JG 161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6.2.3預應力筋用錨具應和錨墊板、局部加強鋼筋配套使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進場時,應按現行行業標準《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用技術規程》JGJ 85的相關規定對其性能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該標準的規定。
錨具、夾具和連接器用量不足檢驗批規定數量的50%,且供貨方提供有效的試驗報告時,可不作靜載錨固性能試驗。
檢查數量:接現行行業標準《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用技術規程》JGJ
85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錨固區傳力性能試驗報告和抽樣檢驗報告。
6.2.4處于三a、三b類環境條件下的無粘結預應力筋用錨具系統,應按現行行業標準《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92的相關規定檢驗其防水性能,檢驗結果應符合該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同一品種、同一規袼的錨具系統為一批,每批抽取3套。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6.2.5孔道灌漿用水泥應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外加劑的質量應分別符合本規范第7.2.1條、第7.2.2條的規定;成品灌漿材料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水泥基灌漿材料應用技術規范》GB/T 50448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一般項目
6.2.6預應力筋進場時,應進行外觀檢查,其外觀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l有粘結預應力筋的表面不應有裂紋、小刺、機械損傷、氧化鐵皮和油污等,展開后應平順、不應有彎折;
2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護套應光滑、無裂縫,無明顯褶皺;輕微破損處應外包防水塑料膠帶修補,嚴重破損者不得使用。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6.2.7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進場時,應進行外觀檢查,其表面應無污物、銹蝕、機械損傷和裂紋。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6.2.8預應力成孔管道進場時,應進行管道外觀質量檢查、徑向剛度和抗滲漏性能檢驗,其檢驗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金屬管道外觀應清潔,內外表面應無銹蝕、油污、附著物、孔洞;波紋管不應有不規則褶皺,咬口應無開裂、脫扣;鋼管焊縫應連續;
2塑料波紋管的外觀應光滑、色澤均勻,內外壁不應有氣泡、裂口、硬塊、油污、附著物、孔洞及影響使用的劃傷;
3徑向剛度和抗滲漏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用塑料波紋管》JT/T
529和≮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波紋管》JG 225的規定。
檢查數量:外觀應全數檢查;徑向剛度和抗滲漏性能的檢查數量應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6.3制作與安裝
主控項目
6. 3.1預應力筋安裝時,其品種、規格、級別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置。
6.3.2預應力筋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一般項目
6.3.3預應力筋端部錨具的制作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l鋼絞線擠壓錨具擠壓完成后,預應力筋外端露出擠壓套筒的長度不應小于Imm;
2鋼絞線壓花錨具的梨形頭尺寸和直線錨固段長度不應小于設計值;
3鋼絲鐓頭不應出現橫向裂紋,鐓頭的強度不得低于鋼絲強度標準值的98%。
檢查數量:對擠壓錨,每工作班抽查5%,且不應少于5件;對壓花錨,每工作班抽查3件。對鋼絲鐓頭強度,每批鋼絲檢查6個鐓頭試件。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鐓頭強度試驗報告。
6.3.4預應力筋或成孔管道的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成孔管道的連接應密封;
2預應力筋或成孔管道應平順,并應與定位支撐鋼筋綁扎牢固;
3錨墊板昀承壓面應與預應力筋或孔道曲線末端垂直,預應力筋或孔道曲線末端直線段長度應符合表6.3.4規定;
4當后張有粘結預應力筋曲線孔道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大于300mm,且采用普通灌漿工藝時,應在孔道波峰設置排氣孔。
表6.3.4預應力筋曲線起始點與張拉錨固點之間直線段最小長度
預應力筋張拉控制力N(kN)
|
N≤1500
|
1500<N≤6000
|
N>6000
|
直線段最小長度(mm)
|
400
|
5OO
|
600
|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6.3.5預應力筋或成孔管道定位控制點的豎向位置偏差應符合表6.3.5的規定,其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l.5倍的尺寸偏差。
表6.3.5預應力筋或成孔管道定位控制點的豎向位置允許偏差
構件截面高(厚)度(mm)
|
h≤300
|
300<h≤1500
|
H>1500
|
允許偏差(mm)
|
±5
|
±10
|
±15
|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應抽查各類型構件總數的10%,且不少于3個構件,每個構件不應少于5處。
檢驗方法:尺量。
6.4張拉和放張
主控項目
6.4.1預應力筋張拉或放張前,應對構件混凝土強度進行檢驗。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符合配套錨固產品技術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強度且不應低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75%;
2對采用消除應力鋼絲或鋼絞線作為預應力筋的先張法構件,不應低于30MPa。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襝查同條件養護試件試驗報告。
6.4.2對后張法預應力結構構件,鋼絞線出現斷裂或滑脫的數量不應超過同一截面鋼絞線總根數的3%.且每根斷裂的鋼絞線斷絲不得超過一絲:對多跨雙向連續板,其同一截面應按每跨計算。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張拉記錄。
6.4.3先張法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后,實際建立的預應力值與工程設計規定檢驗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士5%。
檢查數量:每工作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
檢驗方法:檢查預應力筋應力檢測記錄。
一般項目
6.4.4預應力筋張拉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應力控制方法張拉時,張拉力下預應力筋的實測伸長值與計算伸長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士6%;
2最大張拉應力不應大于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張拉記錄。
6.4.5先張法預應力構件,應檢查預應力筋張拉后的位置偏差,張拉后預應力筋的位置與設計位置的偏差不應大于5 mm,且不應大于構件截面短邊邊長的4%。
檢查數量:每工作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應少于3柬。
檢驗方法:尺量。
6.5灌漿及封錨
主控項目
6.5.I預留孔道灌漿后,孔道內水泥漿應飽滿、密實。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灌漿記錄。
6.5.2現場攪拌的灌漿用水泥漿的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
1
3h自由泌水率宜為O,且不應大于1%,泌水應在24h內全部被水泥漿吸收;
2水泥漿中氯離子含量不應超過水泥重量的0.06%;
3當采用普通灌漿工藝時.24h自由膨脹率不應大于6%;
當采用真空灌漿工藝時,24h自由膨脹率不應大于3%。
檢查數量:同一配合比檢查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水泥漿配比性能試驗報告。
6.5.3 現場留置的孔道灌漿料試件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30MPa。
試件抗壓強摩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組應留取6個邊長為70. 7mm的立方體試件,并應標準養護28d;
2試件抗壓強度應取6個試件的平均值;當一組試件中抗壓強度最大值或最小值與平均值相差超過20%時,應取中間4個試件強度的平均值。
檢查數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組。
檢驗方法:檢查試件強度試驗報告。
6.S.4錨具的封閉保護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外露錨具和預應力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一類環境時20mm,二a、二b類環境時50 mm,三a、三b類環境肘8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5%,且不應少于5處。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一般項目
6.5.5后張法預應力筋錨固后的錨具外的外露長度不應小于預應力筋直徑的1.5倍,且不應小于3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應少于5束。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7混凝土分項工程
7,1 -般規定
7.1·1混凝土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 50107的規定分批檢驗評定。劃入同一檢驗批的混凝土,其施工持續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
檢驗評定混凝土強度時,應采用28d或設計規定齡期的標準養護試件。
試件成型方法及標準養護條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1的規定。采用蒸汽養護的構件,其試件應先隨構件同條件養護,然后再置入標準養護條件下繼續養護至28d或設計規定齡期。
7.1.2當采用非標準尺寸試件時,應將其抗壓強度乘以尺寸折算系數,折算成邊長為150mm的標準尺寸試件抗壓強度。尺寸折算系數應接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采用。
7.1.3當混凝土試件強度評定不合格時,可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并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對結構構件中的混凝土強度進行推定,并應按本規范第10.2.2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7.1.4混凝土有耐久性指標要求時,應按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JGJ/T
193的規定檢驗評定。
7.1.5大批量、連續生產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混凝土生產單位應捉供基本性能試驗報告。
7.1.6預拌混凝土的原材料質量、制備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規定。
7.2原材料
主控項目
7.2.1水泥進場時,應對其品種、代號、強度等級、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水泥的強度、安定性和凝結時間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用硅酸鹽水泥》GB 175的相關規定。
檢查數量:按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代號、同一強度等級、同一批號且連續進場的水泥,袋裝不超過200t為一批,散裝不超過500t為一批,每批抽樣數量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7.2.2混凝土外加劑進場時,應對其品種、性能、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外加劑的相關性能指標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 50119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性能、同一批號且連續進場的混凝土外加劑,不超過50t為一批,每批抽樣數最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7.2.3水泥、外加劑進場檢驗,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其檢驗批容量可擴大一倍:
1獲得認證的產品;
2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產品,連續三次進場檢驗均一次檢驗合格。
一般項目
7.2.4混凝土用礦物摻合料進場時,應對其品種、性能、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礦物摻合料的相關性能指標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批號且連續進場的礦物摻合料,粉煤灰、礦渣粉、磷渣粉、鋼鐵渣粉和復合礦物摻合料不超過200t為一批,沸石粉不超過120t為一批,硅灰不超過30t為一批,每批抽樣數量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7.2.5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粗骨料、細骨料質萱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 JGJ 52的規定,使用經過凈化處理的海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海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JCJ 206的規定,再生混凝土骨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lT
25177和《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GB/T 25176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 52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抽樣檢驗報告。
7.2.6混凝土拌制及養護用水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 63的規定。采用飲用水作為混凝土用水時,可不檢驗;采用中水、攪拌站清洗水、施工現場循環水等其他水源時,應對其成分進行檢驗。
檢查數量:同一水源檢查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水質檢驗報告。
7.3混凝土拌合物
主控項目
7. 3.1頂拌混凝土進場時,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規定。
檢查數最: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
7.3.2混凝土拌合物不應離析。
檢查數雖: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7.3.3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和堿總含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檢查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原材料試驗報告和氯離子、堿的總含量計算書。
7.3.4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鑒定,其原材料、強度、凝結時間、稠度等應滿足設計配合比的要求。
檢查數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檢查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開盤鑒定資料和強度試驗報告。
一般項目
7.3.5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應滿足施工方案的要求。
檢查數量:對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樣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 m3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3每次連續澆筑超過lOOO m3時,每200 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樓層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稠度抽樣檢驗記錄。
7.3.6混凝土有耐久性指標要求時.應在施工現場隨機抽取試件進行耐久性檢驗,其檢驗結果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應少于一次,留置試件數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2和《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JGJ/T 193的規定。
檢驗方法:檢查試件耐久性試驗報告。
7.3.7混凝土有抗凍要求時,應在施工現場進行混凝土含氣量檢驗,其檢驗結果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應少于一次,取樣數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0的規定。
檢驗方法:檢查混凝土含氣量檢驗報告。
7.4混凝土施工
主控項目
7.4.1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檢驗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澆筑地點隨機抽取。
檢查數量:對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lOOm3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3連續澆筑超過lOOOm3時,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樓層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試件。
檢驗方法:檢查施工記錄及混凝土強度試驗報告。
一般項目
7.4.2后澆帶的留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后澆帶和施工縫的留設及處理方法應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7.4.3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以及養護方法應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混凝土養護記錄。
8現澆結構分項工程
8.1 -般規定
8.1.1現澆結構質量驗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現澆結構質量驗收應在拆模后、混凝士表面未作修整和裝飾前進行,并應作出記錄;
2已經隱蔽的不可直接觀察和量測的內容,可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3修整或返工的結構構件或部位應有實施前后的文字及圖像記錄。
8.1.2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缺陷應由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各方根據其對結構性能和使用功能影響的嚴重程度按表8.1.2確定。
表8.1.2現澆結構外觀質量缺陷
名稱
|
現 象
|
嚴重缺陷
|
一般缺陷
|
露筋
|
構件內鋼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
縱向受力鋼筋有露筋
|
其他鋼筋有少量露筋
|
蜂窩
|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漿而形成石子外露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窩
|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窩
|
孔洞
|
混疆土中孔穴深度和長度均超過保護層厚度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
夾渣
|
混疆土中央有雜物且深度超過保護層厚度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夾渣
|
其他部位有少量夾渣
|
疏松
|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實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
裂縫
|
裂縫從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內部
|
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縫
|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縫
|
連接部位缺陷
|
構件連接處混凝土有缺陷及連接鋼筋、連接件松動
|
連接部位有影響結構傳力性能的缺陷
|
連接部位有基本不影響結構傳力性能的缺陷
|
外形缺陷
|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翹曲不平、飛邊凸肋等
|
清水棍凝土構件有影響使用功能或裝飾效果的外形缺陷
|
其他混凝土構件有不影響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
外表缺陷
|
構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
具有重要裝飾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構件有外表缺陷
|
其他混凝土構件有不影響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
8.1.3裝配式結構現澆部分的外觀質量、位置偏差、尺寸偏差驗收應符合本章要求;預制構件與現澆結構之間的結合面應符合設計要求。
8.2外觀質量
主控項目
8.2.1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
對已經出現的嚴重缺陷,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處理方案,并經監理單位認可后進行處理;對裂縫、連接部位出現的嚴重缺陷及其他影響結構安全的嚴重缺陷,技術處理方案尚應經設計單位認可。對經處理的部位應重新驗收。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處理記錄。
一般項目
8.2.2瑰澆結構的外觀質量不應有一般缺陷。
對已經出現的一般缺陷,應由施工單位按技術處理方案進行處理。對經處理的部位應重新驗收。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處理記錄。
8.3位置和尺寸偏差
主控項目
8. 3.1現澆結構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設備基礎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和設備安裝的尺寸偏差。
對超過尺寸允許偏差且影響結構性能和安裝、使用功能的部位,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處理方案,經監理、設計單位認可后進行處理。對經處理的部位應重新驗收。
檢查數齄:全數檢查。
檢驗方祛:蟄測,檢查處理記錄。
一般項目
8.3.2現澆結構的位置、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臺表8.3.2的規定。
表8.3.2現澆結構位置、尺寸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軸線位置
|
整體基礎
|
15
|
經緯儀及尺量
|
獨立基礎
|
10
|
經緯儀及尺量
|
柱、墻、梁
|
8
|
尺量
|
|
|
|
|
|
|
|
|
垂直度
|
柱、墻
層高
|
≤6m
|
10
|
經緯儀或吊線、尺量
|
>6m
|
12
|
經緯儀或吊線、尺量
|
全高(H)≤300m
|
H/30000+20
|
經緯儀、尺量
|
全高(H)>300m
|
H/10000且≤80
|
經緯儀、尺量
|
標高
|
層高
|
±10
|
水準儀或拉線、尺量
|
全高
|
±30
|
水準儀或拉線、尺量
|
截面尺寸
|
基礎
|
+15,-10
|
尺量
|
柱、梁、板、墻
|
+10,-5
|
尺量
|
樓梯相鄰踏步高差
|
±6
|
尺量
|
電梯井洞
|
中心位置
|
10
|
尺量
|
長、寬尺寸
|
+25, 0
|
尺量
|
表面平整度
|
8
|
2m靠尺和塞尺量測
|
預埋件中心位置
|
預埋板
|
10
|
尺量
|
預埋螺栓
|
5
|
尺量
|
預埋管
|
5
|
尺量
|
其他
|
10
|
尺量
|
預留洞、孔中心線位置
|
15
|
尺量
|
注:1檢查軸線、中心線位置時,沿縱、橫髑個方向鍘量,并取其中偏整的較大值。
2 H為全高,單位為mm。
檢查數罱:按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檢驗批。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面;對電梯井,應全數檢查。
8.3.3現澆設備基礎的位置和尺寸應符合設計和設備安裝的要隸。其位置和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8.3.3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表8.3.3現澆設備基礎位置和尺寸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坐標位置
|
20
|
經緯儀及尺量
|
不同平面標高
|
0,-20
|
水準儀或拉線、尺量
|
平面外形尺寸
|
±20
|
尺量
|
凸臺上平面外形尺寸
|
0,-20
|
尺量
|
凹槽尺寸
|
+20,0
|
尺量
|
平面水平度
|
每米
|
5
|
水平尺、塞尺量測
|
全長
|
10
|
水準儀或拉線、尺量
|
垂直度
|
每米
|
5
|
經緯儀或吊線、尺量
|
全高
|
10
|
經緯儀或吊線、尺量
|
預埋地腳螺栓
|
中心位置
|
2
|
尺量
|
頂標高
|
+20,0
|
水準儀或拉線、尺量
|
中心距
|
±2
|
尺量
|
垂直度
|
5
|
吊線、尺量
|
預埋地腳螺栓孔
|
中心線位置
|
10
|
尺量
|
截面尺寸
|
+20,0
|
尺量
|
深度
|
+20,0
|
尺量
|
垂直度
|
h/100且≤10
|
吊線、尺量
|
預埋活動地腳螺栓錨板
|
中心線位置
|
5
|
尺量
|
標高
|
+20,0
|
水準儀或拉線、尺量
|
帶槽錨板平整度
|
5
|
直尺、塞尺量測
|
帶螺紋孔錨板平整度
|
2
|
直尺、塞尺量測
|
注:1檢查坐標、中心線位置時,應滑縱、橫兩千方向測置,并取其中偏差的較大值。
2 h為預埋地腳姆柱孔孔深,單位為mm。
9 裝配式結構分項工程
9.1 -般規定
9.1.1裝配式結構連接節點及疊合構件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隱蔽工程驗收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混凝土粗糙面的質量,鍵槽的尺寸、數量、位置;
2鋼筋的牌號、規格、數挺、位置、間距,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及平直段長度,
3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搭接長度、錨固方式及錨固長度;
4預埋件、預留管線的規格、數量、位置。
9.1.2裝配式結構的接縫施工質量及防水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
9.2預制構件
主控項目
9.2.1預制構件的質量應符合本規范、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和設計的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朗文件或質量驗收記錄。
9.2.2混凝土預制構件專業企業生產的預制構件進場時,預制構件結構性能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梁板類簡支受彎預制構件進場時應進行結構性能檢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結構性能檢驗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有關規定及設計的要求,檢驗要求和試驗方法應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
2)鋼筋混凝土構件和允許出現裂縫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應進行承載力、撓度和裂縫寬度檢驗;不允許出現裂縫的 預應力混齷土構件應進行承載力、撓度和抗裂檢驗。
3)對大型構件及有可靠應用經驗的構件,可只進行裂縫寬度、抗裂和撓度檢驗。
4)對使用數量較少的構件,當能提供可靠依據時,可不進行結構性能檢驗。
2對其他預制構件,除設計有專門要求外,進場時可不做結構性能檢驗。
3對進場時不做結構性能檢驗的預制構件,應采取下列措施:
1)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代表應駐廠監督制作過程;
2)當無駐廠監督時,預制構件進場時應對預制構件主要受力鋼筋數量、規格、間距及混凝土強度等進行實體檢驗。
檢驗數量:每批進場不超過1000個同類型預制構件為一批,在每批中應隨機抽取一個構件進行檢驗。
檢驗方法:檢查結構性能檢驗報告或實體檢驗報告。
注:“同類型”是指同一鋼種、同一混凝土強度等級、同一生產工藝和同一結構形式。抽取預制構件時,宜從設計荷載最大、受力最不利或生產數量最多的預制構件中抽取。
9.2.3預制構件的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且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和安裝、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l檢查處理記錄。
9.2.4預制構件上的預埋件、預留插筋、預埋管線等的材料質量、規格和數量以及預留孔、預留洞的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置: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一般項目
9.2.5預制構件應有標識。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9.2.6預制構件的外觀質量不應有一般缺陷,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處理記錄。
9.2.7預制構件的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9.2.7的規定;設計有專門規定時,尚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過程中臨時使用的預埋件,其中心線位置允許偏差可取表9.2.7中規定數值的2倍。
檢查數量:同一類型的構件,不超過100件為一批,每批應抽查構件數量的5%,且不應少于3件。
表9.2.7預制構件尺寸的允許偏差爰檢驗方法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長度
|
樓板、梁、柱、桁架
|
<12m
|
±5
|
尺量
|
≥l2m且<18m
|
±10
|
≥18m
|
±20
|
墻板
|
±4
|
寬度、高(厚)度
|
樓板、梁、柱、桁架
|
±5
|
尺最一端及中部,取其中偏差絕對值
|
墻板
|
±4
|
表面平整度
|
樓板、梁、柱、墻板內表面
|
5
|
2m靠尺和塞尺量測
|
墻板外表面
|
3
|
側向彎曲
|
樓板、梁、柱
|
l/750且≤20
|
拉線、直尺量測,最大側向彎曲處
|
墻板、桁架
|
l/1000且≤20
|
翹曲
|
樓板
|
l/750
|
調平尺在兩端量測
|
墻板
|
l/1000
|
對角線
|
樓板
|
10
|
尺量兩個對角線
|
墻板
|
5
|
預留孔
|
中心線位置
|
5
|
尺量
|
孔尺寸
|
±5
|
預留洞
|
中心線位置
|
10
|
尺量
|
洞口尺寸、深度
|
±10
|
預埋件
|
頂埋板中心線位置
|
5
|
尺量
|
預埋板與混凝土面平面高差
|
0,-5
|
預埋螺栓
|
2
|
預埋螺栓外露長度
|
+10,-5
|
預埋套筒、螺母中心線位置
|
2
|
預埋套筒、螺母與棍凝土面平面高差
|
±5
|
預留插筋
|
中心線位置
|
5
|
尺量
|
外露長度
|
+10,-5
|
鍵槽
|
中心線位置
|
5
|
尺量
|
長度、寬度
|
±5
|
深度
|
±10
|
注:1 l為構件長度,單位為mm;
2檢查中心線、螺栓和孔道位置偏差時,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偏差較大值。
9.2.8預制構件的粗糙面的質量及鍵槽的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9.3安裝與連接
主控項目
9.3.1預制構件臨時固定措施的安裝質量應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檢查數箭: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9.3.2鋼筋采用套筒灌漿連接或漿錨搭接連接時,灌漿應飽滿、密實。
檢查數垃;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灌漿記錄。
9.3.3鋼筋采用套筒灌漿連接或漿錨搭接連接時,其連接接頭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有關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及平行加工試件的檢驗報告。
9,3,4鋼筋采用焊接連接時,其接頭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有關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蟄證明文件及平行加工試件的檢驗報告。
9.3.5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時,其接頭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
JGJ 107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施工記錄及平行加工試件的檢驗報告。
9.3.6預制構件采用焊接、螺栓連接等連接方式時,其材料性能及施工質檄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5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相關規定。
檢查數量:按國家現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盆驗收規范) GB 50205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施工記錄及平行加工試件的檢驗報告。
9.3.7裝配式結構采用現澆混凝土連接構件時,構件連接處后澆混凝土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按本規范第7. 4.1條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混凝土強度試驗報告。
9.3.8裝配式結構施工后,其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且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和安裝、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量測;檢查處理記錄。
一般項目
9.3.9裝配式結構施工后,其外觀質量不應有一般缺陷。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處理記錄。
9.3. 10裴配式結構施工后,預制構件位置、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表9.3. 10的規定。預制構件與現澆結構連接部位的表面平整度應符合表9.3. 10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檢驗批。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i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問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面。
9.3. 10裝配式結構構件位置和尺寸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構件軸線
|
豎向構件(柱、墻扳、桁架)
|
8
|
經緯儀及尺量
|
水平構件(梁、樓板)
|
5
|
標高
|
梁、柱、墻扳
樓板底面或頂面
|
±5
|
水準儀或拉線、尺量
|
構件垂直度
|
柱、墻板安裝后的高度
|
≤6m
|
5
|
經緯儀或吊線、尺量
|
>6m
|
10
|
構件傾斜度
|
梁、桁架
|
5
|
經緯儀或吊線、尺量
|
相鄰構件平整度
|
梁、樓板底面
|
外露
|
5
|
2m靠尺和塞尺量測
|
不外露
|
3
|
柱、墻板
|
外露
|
5
|
不外露
|
8
|
構件擱置長度
|
梁、板
|
±10
|
尺量
|
支座、支墊中心位置
|
板、梁、柱、墻板、桁架
|
10
|
尺量
|
墻板接縫寬度
|
±5
|
尺量
|
|
|
|
|
|
|
10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
10.1結構實體檢驗
10.1.1對涉及混凝土結構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應進行結構實體檢驗。結構實體檢驗應包括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約定的項目}必要時可檢驗其他項目。
結構實體檢驗應由監理單位組織施工單位實施,并見證實施過程。施工單位應制定結構實體檢驗專項方案,并經監理單位審核批準后實施。除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外的結構實體檢驗項目,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完成。
10.1.2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應按不同強度等級分別檢驗,檢驗方法宜采用同條件養護試件方法;當未取得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或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不符合要求時,可采用回彈一取芯法進行檢驗。
結構實體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檢驗應符合本規范附錄C的規定;結構實體混凝土回彈一取芯法強度檢驗應符合本規范附錄D的規定。
混凝土強度檢驗時的等效養護齡期可取日平均溫度逐日累計達到600℃.d時所對應的齡期,且不應小于14d。日平均溫度為O℃及以下的齡期不計人。
冬期施工時,等效養護齡期計算時溫度可取結構構件實際養護溫度,也可根據結構構件的實際養護條件,按照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與在標準養護條件下28d齡期試件強度相等的原則由監理、施工等各方共同確定。
10.1.3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應符合本規范附錄E的規定。
10.1.4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檢驗應符合本規范附錄F的規定。
10.1.5結構實體檢驗中,當混凝土強度或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不滿足要求時,應委托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檢測。
10,2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驗收
10. 2.1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含分項工程質量驗收應合格;
2應有完整的質量控制資料;
3觀感質量驗收應合格;
4結構實體檢驗結果應符合本規范第10.1節的要求。
10.2.2當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時,應按下列規定進行處理:
l經返工、返修或更換構件、部件的,應重新進行驗收}
2經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檢測鑒定達到設計要求的,應予以驗收;
3經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檢測鑒定達不到設計要求,但經原設計單位核算并確認仍可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驗收f
4經返修或加固處理能夠滿足結構可靠性要求的,可根據技術處理方案和協商文件進行驗收。
10.2.3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時,應提供下列文件和記錄:
1設計變更文件;
2原材料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3預拌混凝土的質量證明文件;
4混凝土、灌漿料試件的性能檢驗報告;
5鋼筋接頭的試驗報告;
6預制構件的質量證明文件和安袈驗收記錄;
7預應力筋用錨具、連接器的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8預應力筋安裝、張拉的檢驗記錄;
9鋼笳套筒灌漿連接及預應力孔道灌漿記錄;
10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11混凝土工程施工記錄;
12混凝土試件的試驗報告}
13分項工程驗收記錄;
14結構實體檢驗記錄;
15工程的重大質量問題的處理方案和驗收記錄}
16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記錄。
10.2.4混凝±結構工程子分部工程施工質培驗收合格后,應將所有的驗收文件存檔備案。
發布時間:2018.06.05 | 來源: | 查看次數:3793 |